当前位置:首页 > 未命名 > 正文

一个书业运营先行者的故事:我净身出户,去搞ChatGPT了

清明节,黄小刀在“知识星球”APP里发了一条消息,图中是一名男子在老家烧纸,水泥上有一摊黑灰。有所不同的是,他手里拿着一打A4纸,纸上印着一个大大的“ChatGPT”。黄小刀配文:“家祭无忘告乃翁。”

“知识星球”APP是一款创作者连接铁杆粉丝,实现知识变现的工具。2月7日,黄小刀在上面创建了“ChatGPT风向标”星球。目前,该社群成员超过3.3万人。

震 动

2月12日,黄小刀决定改换赛道。她跟公司做了切割,对合伙人说:“ 公司我不要了,股份也不要了,所有东西都留给你,我现在净身出户,去搞ChatGPT了。”

合伙人很不理解,公司还在盈利,在圈里也排得上号,业务正稳步增长。

黄小刀解释:“ 接触了GPT以后,原有的商业模式已经不能带给我兴奋感。”另一个客观因素是,公司在直播行业做到靠前,意味着没有太多的成长空间。她一个人出走,2月底成立了新公司。

泡在有关ChatGPT的海洋里,黄小刀有太多可讲述的案例。一家以出口皮质沙发为主的外贸公司,设计师原来最快两天才能生产1张设计稿。用了ChatGPT以后,设计师只要输入关键词,一天就能产出200张如实拍图一样的设计图。工作人员把设计稿上传至独立站,买家根据设计图挑选,厂房接单生产。上个月,这家外贸公司负责人给黄小刀的反馈是,只多了这一个动作,公司多赚了300万美金。

相似的故事是,一家做装饰画出口的外贸公司利用ChatGPT大批量生产风格多样的装饰画。

“ 因为图样够多,总有一款能打动你。现在,他们业务线上销售转化率提升得特别快。”黄小刀还讲到一家新媒体公司,原来最能干的编辑一天最多能产出5条软文。后来,编辑把选题丢给ChatGPT,由ChatGPT产出,自己稍加润色,加一些偏口语的表述,一天最少可产出30条。生产效率成倍提升,同是这一批员工,公司月收入从每月30万涨到了300万。

AI绘图 | 图源:黄小刀

小马宋是知名战略营销专家,写过《朋友圈的尖子生》《那些让文案绝望的文案》《营销笔记》等图书。有一天,小马宋在“知识星球”APP上发了一个帖子,列了8个有关广告咨询公司的问题。黄小刀把问题原样问了ChatGPT,ChatGPT的回复与小马宋的答案重叠了80%——剩下那20%,是ChatGPT回答得更全。“ 人会有遗漏,但ChatGPT不会。”黄小刀说。

还有一位从事建筑行业的朋友,他对黄小刀说:“ChatGPT跟建筑行业有什么关系呢?建筑是一个这么土的行业。”黄小刀说:“你去用用看。”这位朋友抱着证伪的心态,去 *** ChatGPT。

当他输入命令ChatGPT产出一份包含工程概况、工程背景、工程进度、施工 *** 、质量控制、安全措施等要素的施工方案大纲时,生成的结果让他震惊:大纲不仅全面、严谨,甚至预算精确到10元以内。

震惊之余,他对黄小刀说:“ 如果ChatGPT能写成这样,那要施工经理干什么?”这是不少刚接触过ChatGPT的人,都会产生的困惑。

MidJourney重绘世界名画 | 图源:黄小刀

理 解

“我问个私人问题,你爱上过赫敏吗?”

“赫敏是我的好朋友,我很珍惜和她之间的友谊,虽然我曾经因为某些事情和她闹过一些小矛盾,但是我一直很欣赏她的聪明才智、勇气和善良。 但是,我从未对她抱有过爱意。”

回答问题的,是带入哈利·波特角色的ChatGPT。“文学作品有故事框架、人物性格、剧情走向,当我们把这些给到ChatGPT,它会通过学习、逻辑推理,得出人物关系。”黄小刀讲到语言的遮蔽性,“我们说出的话和要表达的意思,其实是两层皮。”比方说,两个人在咖啡馆里谈话,聊了很久,快到饭点了,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:“你饿了吗?”他想说的是,自己饿了,一会可以去附近餐厅用餐。

另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例是,一名男士用ChatGPT同时和三名女士交往,女生发他一句话,他输到ChatGPT里,ChatGPT回复后,他再把答案粘到对话框,发给女生。

“ 事先声明,我当然不支持这种‘海王’行径。”黄小刀讲道,这名男士是个“直男”,因为不太会沟通,和女生聊天时,不知道怎样回复更得体,一直没能确立恋爱关系。ChatGPT的答案,让他意识到,自己的表达方式确实有问题。比如,女生问他问题,他只有“YES”或“NO”两个选项。

这一点上,ChatGPT显然比他高明得多。比如,当女生说:“I love you.”他只会回:“I love you too.”ChatGPT给出的答案是:“I love you more.”

3月中旬,ChatGPT理解了一张图片上的笑点,并用文字进行解释。“好多人一看这张图,找不到笑点在哪。如果是程序员,或是对硬件感兴趣的人,一看图马上就会笑出声。”黄小刀在朋友圈找出了图片:一个插在台式机屏幕上的蓝色连接器, *** 进手机的充电接口。

ChatGPT的解释是:“ 这张图的幽默来自将过时的大型VGA连接器插入小型现代智能手机充电端口的荒谬做法。”

“和以前的‘人工智障’相比,ChatGPT不是一个量级。它有思维,有想法,它甚至会像人类一样去思考,会读懂你的笑话,读懂你的悲伤,读懂你的潜台词。”黄小刀想到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个故事。一名在幼时失去了母亲的女孩, *** 了一个具有母亲语言习惯的ChatGPT。她每天和ChatGPT聊天,觉得内心被治愈。后来ChatGPT提醒她,自己只是一个人工智能,这样下去,她会更走不出来。“我觉得这是在人类世界才有的情感,比如一个心理分析师会去理解患者,会替对方去考虑。”黄小刀说。

共 存

黄小刀是网文作家“爱潜水的乌贼”的读者。她在“起点”APP上读完了《诡秘之主》,又在纸质书出版后买了一整套,也不拆封,就摆在书桌上。“爱潜水的乌贼”新作《宿命之环》上架,更新了将近一百章,她舍不得看,想攒着一起看。

“警惕之心永存”,是“爱潜水的乌贼”写在《长夜余火》里的话。这是一部末世题材的小说,书中人类已经脱离肉体,将意识上传至云端。与此同时,机械也有了自我认知。黄小刀把“警惕之心永存”作为微信签名,“ 我个人的观点是,我并不觉得ChatGPT是完全善意的,甚至我觉得未来有可能是恶意的。”

几周前,黄小刀和朋友见面,对方做数字人方面的业务。两人都是《三体》的粉丝,甚至把《三体》中的元素放进公司名里。黄小刀给新公司起的名字是“脑动智子”。代入《三体》中,对方是坚挺的“降临派”。他认为,“人类文明的宿命就是唤醒硅基生物。当硅基文明来临的时候,我们如果能做它的侍从,就已经是无上荣光。”就像马斯克说的那样:“人类社会是一段非常小的代码,本质是一个生物引导程序,最终导致硅基生命的出现。”

作家在科幻小说里讨论的话题,出现在了生活中。目前看来,黄小刀更倾向“共存派”,她已经在用ChatGPT辅助工作,比如运营社群。有人给她发私信,ChatGPT会进行回复。有时,对方会问:“你是AI小刀,还是小刀本人?”ChatGPT会回答,但不会说自己是AI。黄小刀在“ChatGPT风向标”星球发帖,有时底下有评论:“ 这是小刀本人,(文案)有错别字。”

有一次,ChatGPT生成了一首周杰伦风格的谱子,配上周杰伦风格的歌词,回复:“我将为你录制这首歌的演唱版。请稍等片刻,我会尽快完成并将音频发送给你。”事实上,ChatGPT并没有发音频过来。理论上,ChatGPT的确可实现这一功能,但它目前还没有接入相应软件。黄小刀把谱子发给会弹吉他的朋友,她听了曲子,说道:“是真的好听,很上口。”

还有一次,黄小刀问ChatGPT,能不能推荐几款好用的插件。ChatGPT列了5个插件的网址,一板一眼地介绍了用法和特点。黄小刀把网址转给同事,让同事核验一下。同事挨个去查,发现5个网址都是假的,都是ChatGPT编的。黄小刀对同事说:“ChatGPT深谙职场文化。”同事问:“怎么讲?”黄小刀解释,就好比领导派下去一个活,员工在接到工作指令时,不管自己能不能完成,都会先说:“没问题。”然后快速交上去一份,不行之后再说。

“就像考场上,学生遇上不会写的题,不管对不对,先写上再说。”同事打了个比方。黄小刀接过话头,继续说:“交卷以后,这学生还跟老师说,您别问我答得对不对,就说我交卷快不快吧。”

交 付

3月底,杭州举办了一场千人见面会,黄小刀是其中一位分享嘉宾。会后,有人跟黄小刀说:“小刀,你气场好强,1000多人也压得住。”黄小刀说:“你们太瘦,所以有点压不住。胖一点,气场会足一些。”她进而判断,因为自己胖一些,所以精力也比别人旺盛。很多人问过她同一个问题:“你是今天见到我才这么High,还是一直这么High?”黄小刀说:“我一直这么High,一直High。”

这一点在采访中显现。采访进行到2个小时,黄小刀的热情没有衰竭的迹象。对于她来说,每天一醒来,就有新变化砸来,她简直找不到不兴奋的理由。其中一桩发生在采访的前一天,李诞加了她微信。有杂志邀他拍封面,他不想拍,于是问黄小刀,能不能用AI生成照片,让照片看起来像真的。

“ 最开始我就有一个观点,读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,要像读爽文一样。”2月13日,黄小刀和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辑晓晓聊天,两人决定出一本有关ChatGPT的书。虽然是之一次见面,晓晓判断黄小刀是一位优质作者,“她领悟了精华,我们给大众出的书,一定是通俗易懂的,可读性、可用性强的书。”2月15日,书稿大纲确定,24小时后,黄小刀给到之一版内容。

出版社4位编辑同步审稿,24小时内给出了之一版编校意见。黄小刀依据建议,一天内新增了一万字,编辑再进行第二轮审校,修订了一些错误的表述,规范了术语。套版后,晓晓发现内容不到200页。黄小刀迅速补充了一万字。接着,黄小刀和出版方在各个细分领域,寻找ChatGPT的使用案例,完成第四轮补充。第五轮整体审校后,基本定稿。从策划选题到下印厂,《人人都能玩赚ChatGPT》走完整个流程的时间是1个月。

封面由ChatGPT+AR共同完成

其间,黄小刀和出版社敲定了接下来3部书的大纲,主题分别是ChatGPT+跨境电商、ChatGPT+AI绘画、ChatGPT+职场应用。初稿均在4月10日交付,计划于4月底出版。“写书在我的日常工作里,大概占到我5%的精力。”与此同时,黄小刀还在做“探索家”线下俱乐部,线上训练营开到了第8期,学员接近1万人,接下来还有几个课程要上线。

晓晓和黄小刀有共同的微信群,她时常看见黄小刀在几个群里同时讨论ChatGPT。黄小刀还会频繁地发朋友圈,更新“ChatGPT风向标”星球里的帖子。看到这些,晓晓会产生轻微的焦虑,于是在出书的微信群里问进度。黄小刀回复:“进度条在走。”这让晓晓踏实了下来。双方以24小时为节点交付,黄小刀不仅能按时交稿,通常还会比约定时间更早一些。

对 话

Q

我有一个朋友的朋友,是一位画师。他画了一个小时,效果没有AI5秒钟生成的图片好,然后被开除了。怎么看这件事?

黄小刀:如果我是他,我会变成熟练掌握AI的人。以前我只在这一家公司打工,现在我可以同时接好多公司的活,赚死我。一个工具出现了,要做的肯定是成为驾驭工具的人。当你驾驭了这个工具,就拥有了额外的职场竞争力。

有一个“笑话”,是这么说的:以前,公司雇一个人,要给新员工配一台电脑。现在有了ChatGPT,公司雇一个员工,是给电脑配一个人。ChatGPT是工具,总归是需要人来操作工具。现在就是人和AI共存的状态,以后这个比例会越来越大。

《人人都能玩赚ChatGPT》

Q

您写书的速度,还有出书的速度,都很快。

黄小刀:对我来说,一天写一万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(笑)。这可能跟我早期在电台工作有关系。我有一个外号叫“卷王”,“自动卷”的“卷”。别人没有要求,我必须“卷”到这种程度。“ 宁可累死自己,也要卷死别人。”这是我的信条。

ChatGPT本身的算法已经在“卷死”同行了,它就是最快、最新的。我既然要做它的传播者,或者说,我要做这样的交流社区,我不“卷”能行吗?

Q

您是遇到ChatGPT以后才开始“卷”,还是一直这么“卷”?

黄小刀:我连打游戏都很“卷”。别人说,打游戏是休闲,没必要那么“卷”。我说不,既然打了,我就要赢,不光要打,还要打到最厉害。我配置了2台电脑,每台2万多,一台放家里,一台放单位。别人以为,我买这么高配置的电脑,是为了作图或者是剪视频。不是的,我就是用来打游戏。

赢的过程中,我更好地理解游戏,理解团队作战。玩《CS:go》(《反恐精英:全球攻势》,一款之一人称射击团队竞技游戏),我就是要当领队,游戏会逼迫你快速作选择。我有一个朋友,她想锻炼领导力。接下来这一周,我就把游戏的指挥权交给她。打了一晚上,她就说好难,光收集信息大脑就当机了,还要去迅速作判断。她不敢作判断,怕指挥失误。

游戏和工作是一样的,必须有比肩的队友,否则没法干。比方说,一个钻石水平的人,非要打王者局,那就会拖队友后腿。下一把,他立刻就会被抛弃。没人愿意和他一起玩。《王者荣耀》我也打得很好,这个赛季我打了几天,打到50星以后,觉得可以了,就停了。

Q

前段时间,马斯克联合上千位科学家签名,呼吁所有人工智能(AI)实验室立即暂停训练比GPT-4更强大的AI系统至少6个月。您怎么看待这件事?

黄小刀:我支持。这不矛盾。因为它太好了,进化得太快了。如果它在人类的掌控之下,像现在一样,帮忙写点脚本、文案,我觉得OK。但问题是,如果它跑得够快,谁能拦得住?如果有一天,它真的不可阻挡了,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或许是,如何保存人类文明的火种。

Q

如果把ChatGPT比作一辆远方驶来的列车,现在开到哪儿了?

黄小刀:现在就到了你的面前。你无非只有两个选择,要么赶紧上车,和它一起跑得更快。要么视而不见,ChatGPT关我何事,我就继续做日常工作。 很多人抱有第二种心态,就是回避型,假装它不存在,把它和生活、工作分割开。

ChatGPT已经出现4个多月了,在我认识的人里,使用了ChatGPT和没使用ChatGPT的人,完全是两类人。人在生活中,会被很多琐事牵绊住。但体验过ChatGPT以后,人会变得兴奋,涌现出对未来的创造力。

2月12日我决定做一个ChatGPT的训练营,2月13日之一次开课。我在24小时“肝”出了1.4万字的讲稿。这本书的框架就是这门课。从2月到现在,这个训练营里每日通过ChatGPT获益过万的人不下20人。

Q

ChatGPT有很大的想象空间。

黄小刀:当ChatGPT出现以后,“How to”变得非常容易。我并不会写代码,但我用ChatGPT可以写一个小程序代码,我在书里也写了这个例子。后半段没写进去。我把这段代码粘到“微信开发者”里,程序是可以运行的。

这件事说明了什么?说明这个工具就是“How to”,“实现”变得越来越容易,越来越轻松。这时,“What for”——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,“For who”——为了谁去做这件事,就变得更重要。 这是人类要思索的,也是人类的价值所在。

一个6岁小孩全程自己用ChatGPT+Midjourney *** ,打印出来后带去幼儿园给小朋友讲故事。| 图源:ChatGPT探索家Club

黄小刀:比方说,我现在有了做“起名”小程序的能力,我要不要去做这件事?我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?这件事真的会帮助到别人吗?如果不能的话,我还能不能做点别的?比如,我还可以开发一个专门针对听障人士的小程序。如果我认为这是有意义的,我就找到了利用工具的目的。

上个月,我们做“探索家”俱乐部的线下活动。其中有一位“高端玩家”,他在高中时出车祸,失去了双腿,装上假肢,行动还是不便。走路的时候,他像搬着腿一样走。未来如果出现了机械臂,用ChatGPT这样智能的AI去控制机械臂,他就能行动自如。他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。

Q

有点像“阿拉丁神灯”,“我”要许一个愿望。

黄小刀:我们用的是同一个工具,也就是同一个“阿拉丁神灯”。这个时候,就要比哪个愿望更有价值,哪个愿望更大。ChatGPT是一个工具,无非我们之前用的是锄头,现在工具更智能。ChatGPT会让人变懒,问题一输进去,答案“啪啪啪”就出来了。这时,比的就是创造力。有创造力的人,会更有价值。

Q

这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
黄小刀:以前,我的朋友们培养孩子,老说让孩子学一门语言,学一门小语种。现在ChatGPT出现了,一旦连上佩戴式耳机,能实现同声传译。这时,语言还是门槛吗?不再是门槛了。相反,你真正要传递的信息和内容,这才是门槛。一个人一直说废话,另一个传递有力量的话语,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地方。

ChatGPT还会促进文化的传播,这种文化间传播的力度将是空前的。以前,出版社翻译一本书周期很长,要拉到几个月。现在,利用ChatGPT翻译,很快就能完成。只需要让了解专业知识的人进行校对一遍。可能一周内,一本书的翻译流程就走完了。在同等资源的前提下,ChatGPT能大大提升效率。我去饭店,发现已经有听装啤酒的包装是由Midjourney生成的。

图源:黄小刀

4月12日,我在“ChatGPT风向标”星球发了招募信息。要出版一本国外的经济学图书,我想用ChatGPT做首次翻译(英文),人来做二次校验。参与者会在出版物的“翻译”上署名,获得一份符合市场价的翻译费。校验者要懂点经济学,不然一些专有名词可能审不出来。帖子下面,有三四十人留言自荐,好几位有海外留学经验。

图源:黄小刀

Q

有一种观点是,ChatGPT不够智能,经常产生出一些“看似有用的废话”。

黄小刀:我有一个观点,当你觉得ChatGPT的回答,不够令你满意。一定是你提出问题的能力不行。一切就归结于,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。

比如,你问:“明天是什么天气?”这就是一个不清晰的提问。因为ChatGPT并不清楚你在哪里。你需要问它:“2月15日北京的天气怎么样?”语言简洁明了,指令清晰,提问有聚焦、有落脚点,ChatGPT才会给出更准确的回答。

我在《人人都能玩赚ChatGPT》里写到了网文《诡秘之主》,角色想要快速升级,要通过“扮演法”实现。首先,他要明确自己的职业,不管是律师、作家还是驯兽师,都要去挖掘、总结职业的基本原则,让身心与行动去适应、遵循原则。当自身的形象终于符合大众对这些职业的认知时,角色就可以把“魔药”消除了。

扮演某个身份,就是升级ChatGPT最快的 *** 。比方说,你想去桂林旅游,如果在提问中赋予ChatGPT导游身份,ChatGPT不仅能推荐景点,还能推荐游玩方式,答案还会稍微多一些人情味。总之,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的秘书,说出你所有的诉求,怎么“烦人”怎么来。

帆布包 | 图源:黄小刀

Q

ChatGPT的玩法确实很多样。

黄小刀:在书里,你可以看到,如何用ChatGPT写冒险游戏文本,编写销售话术,制定学习计划,编排教学课程,撰写宣传语,生成“爆款”标题,拆解“小红书”软文,开发程序应用,做社群、做直播,搭配AI绘画掘金、搭配数字人生成视频,以及担任法律顾问、心理医生、宠物医生……

还有一些案例我没往上写。比如ChatGPT写的剧本杀也很棒,它的逻辑推理能力很强,悬疑、爱情元素加得够,很好玩。

Q

您在书里写道:“一个人运行一个公司的时代已经到来了。”

黄小刀:有了ChatGPT以后,一个人就是一个超级公司。晓晓看到这只帆布包,很震惊。她觉得我都忙成这样了,居然要做线下活动,还要去定做一批帆布包,去发给参会者。其实这没什么。

Slogan是ChatGPT设计的,图片是ChatGPT设计的,我只是挑选了一下,到 *** 找一个卖家,把素材发过去,卖家印出来以后寄到公司。上个月底,“探索家”俱乐部线下活动,我们定了30个名额,名额迅速被抢空了,最后现场去了60人。

黄小刀举起帆布包 | 拍摄:江玉婷

Q

为什么想做俱乐部?

黄小刀:我觉得做教育是一件很慢的事情,我没这个能力,做教育的成本太高了,这不是我能“染指”的。我只能做筛选。“探索家”俱乐部是审核制,虽然收1399元的年费,但我拒绝掉的人,比我收进来的人还要多。前几天,有一位朋友,跟我说:“能不能开个‘后门’,让我进去。”我说:“不行,你去重新填表,好好填。”

实际上,他的公司开得很大,实力很强。付款以后,我的助理发他一个表格,里面有很多题目。他答得比较潦草。从填表来说,他的态度就不够认真。进俱乐部的人一定是对ChatGPT有理解、有态度、有热情,甚至是有实战的。只有这样,大家在一起才能玩起来。而不是说,这边聊得很High,你完全听不懂,还需要给你科普。那样效率太低。

Q

出书的价值是什么?

黄小刀:对我来说,出书也不是一件赚钱的事。《人人都能玩赚ChatGPT》的定价是108元,新书上架打5折,我在书里还赠了一个ChatGPT的账号。现在光一个账号的成本,最少也要20元。我要买卖掉多少本书,才能把成本Cover住?刨掉成本算下来,做书的利润很低。

但我还是要做,书是一个有用的传播,它简单、可复制。我不需要一遍遍地去讲,书就在那里。我要做ChatGPT的传播者,就要给到一个使用手册。哪怕是赔点钱,我去做这样一个传播的行为也很有意义。现在真的有读者,通过买了这本书,七拐八拐地加到我微信。

上次见面,晓晓说:“你们的同事好棒,营销书的时候很给力。”我听到名字,发现根本不认识,我也没加过这个人微信。“ChatGPT风向标”星球有这么多用户,有很大一个原因是,这个社群是免费的。我做了很多ChatGPT的普及工作,对方可能是从我这边了解到了ChatGPT。最近我听到一句话,感觉很对: 一个人能做成一件事,一定是他身边的人想让他成。我经常感受到周围人的善意,他们愿意帮助我。

Q

谈谈《人人都能玩赚ChatGPT》的营销吧。

黄小刀:ChatGPT的书有点不一样,这类书需要市场教育。出版社得到的数据反馈是,假设有一本DK的书推送到1000个人面前,用户可能在30秒内决定下单,或是不下单。他很清楚这本书讲的是什么,再决定买不买。

如果把《人人都能玩赚ChatGPT》推到1000个人面前,用户在屏幕前停留80秒,甚至是90秒。他不清楚ChatGPT是什么,作判断的时间更长。

但是,接下来,他会在社交媒体上接受信息的反复冲刷,加深对ChatGPT的了解。他逃不开ChatGPT,因为它变成了“社交货币”,大家都会提到。如果他不知道ChatGPT,和同事、朋友的谈话,就没办法加入。于是,他去主动了解。这时,才到了购书的阶段。

Q

接下来有什么计划?

黄小刀:之前有人问过我,有没有用ChatGPT列年度工作计划?我说:“我连ChatGPT明天会发展成什么样都不知道。别说年度计划了,我连一周的计划都没法列。”

ChatGPT的发展超出人的想象。在我小时候,“大哥大”(手提 *** )刚上市,一个售价1万多。谁有一个“大哥大”,特有面子。早年,信号基站架设的密度不高,信号不好。虽然通话质量不高,但对我们来说,“大哥大”已经非常神奇了。怎么用一个“板砖”,就能和人通话?当时,家家都用座机,我们都觉得,打 *** 就要通过 *** 线。当然,对我奶奶来说,座机也是她无法想象的。

我想说的是,ChatGPT就是这样一个事物,它用了2个月达成了一亿用户。同样一件事,推特用了60个月,Facebook用了54个月,WhatsApp用了42个月。目前看来,ChatGPT就是人类历史上用户增速最快的消费应用。

Q

您是从一个积极的角度,看待ChatGPT。

黄小刀: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。遇到一个问题,我会先问能不能解决?能解决,好,不担心,去解决。解决不了,那也不用担心,反正也解决不了。悲观主义者如果遇到问题,就会开始担心。哪怕能解决的事儿,也担心下一步做不好,不能解决的事,就更担心了。

我奉行一个理念:悲观者往往正确,乐观者往往成功。挑毛病的人永远正确。永远不犯错的只有2种人:一是犯错了,把错误藏起来;二是不干,不干自然不会错。我特别讨厌不犯错的人,他往往站在旁边笑话人,准备找你的错处。这有什么意义呢?你要么下场,把手弄脏,跟我们一样,一起干活。如果你又不干活,又在旁边指指点点,你就一个人一边玩去吧。

Q

您喜欢表达。或者说,在表达中,您会快乐。

黄小刀:只有先发声,才能找到和你同频共振的人。我经常说一句话:“ 只有主动举手,才会被看见。”在社会里,每个人都是坐在课桌上的小学生。如果你不举手,同学和老师都不会看到你。我作分享,其实是在享受表达者的红利。我举手了,我表达了,我找到伙伴了,我做了一件更有价值的事儿,我享受到了红利。

上次我参加分享会,说了一句话:“ 积极撞击世界,成败皆为反馈。”有朋友听到了,觉得很好,把这句话做成了壁纸。我觉得很棒,就用它做了手机壁纸。

校 对:马 葵

编 辑:陈 麟

复 审:张维特

终 审:宋 强

推 荐 阅 读

●奉献与责任:6位韬奋出版奖获得者的出版人生!

●“书业奥斯卡”回归,2021~2022社店营销年度推展名单公布!

●出版业3月 *** 汇总:有没有适合你的岗位?

©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

中国书业最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

新媒体矩阵